朱令头发检测结果可撇清孙维
·方舟子·
关于朱令的案子,近年来有一个重大的进展。2018年,美国有人测了朱令头发中的铊含量,在《国际法医学》发表了一篇论文。这篇论文有两个作者。第一作者是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的研究人员,他的专业是研究行星的起源。他之所以成为论文的作者,是因为头发是他用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的仪器做的检测。论文的主要作者是第二作者,是一个姓贺的华人。她只留了一个邮政信箱,看不出来她在哪里工作,显然不想让人知道她在哪里工作。论文后面说,这个研究项目是第二作者,也就是贺姓作者想到的,数据是她解释的,论文是她写的,所以她才是论文的主要作者。是她联系了朱令基金会,向朱令的父母要来了朱令的头发。朱令中毒后,她父母把她在家里掉在毛毯上的头发收集起来,其中一些给了姓贺的华人让她做检测。检测结果认为,在4个月时间内,朱令曾多次中毒。他们测到了25个铊峰值的高峰,也就是说,朱令曾经有25次摄入了比较高含量的铊。
这篇论文得出这个结论,被很多指控孙维是凶手的人拿来作为证据。他们的理由是,朱令在4个月时间内被投毒了25次,只有跟她同一个寝室的人,才有条件能够如此频繁地投毒。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。这篇论文只是说朱令中毒25次,并不等于就被投毒了25次。要让她中毒25次,只投毒一次也可以做到。把铊投到朱令经常用的某种东西里,比如美容化妆品、咖啡、茶叶、营养品中,也能导致频繁地中毒。每一次使用都有可能中毒,不需要反复地投毒。谁也不会那么傻,冒着被发现的危险重复投毒25次。退一步说,即使凶手出于某种原因需要频繁地投毒,也并不一定就是女生宿舍的人干的。朱令同班的同学早就做证,朱令当时主要住在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宿舍,在女生宿舍待的时间反而比较少,文艺班宿舍更有频繁投毒的条件。所以,这篇论文不能用来作为指控孙维是凶手的证据。
相反,这篇论文的结果如果能够成立,反而可以撇清孙维。孙维之所以被人怀疑,甚至一度被公安列为重点嫌疑人,是因为在朱令的同班同学中,只有孙维参与的课题组在做实验时要用到硝酸铊试剂。她有条件接触到铊,才把她列为重点嫌疑人,乃至被称为“唯一嫌疑人”。但如果这篇论文的结果能够成立,表明导致朱令中毒的铊并不是来自孙维参与的课题组使用的铊,就可以撇清孙维了。